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 年 3 月 6 日 09 版
2025 年是中瑞建交 75 周年,两国教育政策对话成果丰硕,在职业教育
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平衡,是
世界主要国家关注的焦点。瑞士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双轨制教育体系,
其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灵活的学术教育结构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
还被其他国家视作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模板。
小国大计 政策引领与社会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变革
瑞士独特的双轨制教育体系,源于其多语言、多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
和高度国际化的经济需求。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瑞士以技术创新和
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现实促使瑞士政府早在 20 世纪中
期便意识到,只有建立一套既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又兼顾社会公平的教
育体系,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历史上看,瑞士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不可分。19 世纪末
期,随着机械制造、钟表和化学工业的崛起,瑞士逐步确立了以学徒制为
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企
业培养了大批技术熟练的工匠型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就业的清
晰路径。至 20 世纪中后期,学徒制进一步升级,与高等教育实现了无缝衔
接,学生既可获得专业技能认证,也可通过继续教育迈入高等学府,为其
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
面对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瑞士于 2004 年 1 月 1 日
126
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这是
继中国在 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
校教育”概念后,又一个在国家法律中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因此,
研究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课程标准和评
估机制进行立法保障,确保了职业教育在财政支持、学徒制度和与高等教
育的衔接方面享有充分资源,为双轨制体系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018 年初,瑞士发布《2030 职业教育发展使命宣言》。该宣言分为三
个部分,即 2030 职业教育发展愿景、核心任务、战略原则,提出了包括联
邦、州和经济合作伙伴联盟在内的瑞士职业教育界,为面向 2030 年的职业
教育发展制定的共同理想和战略指导原则。
除政策支持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认同也是双轨制教育体系成功
的重要因素。在瑞士,职业教育被视为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成长路径。
瑞士政府通过持续宣传和政策保障,打破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
使职业教育赢得了社会广泛支持。
分流发展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多轨并行
瑞士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后续双轨制打下坚实基础。在瑞士,
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涵盖母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外语等核心课程,为学
生提供全面的基础学科教育。这一阶段,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还逐渐展
现出各自的学术能力、学科兴趣和职业倾向。在完成义务教育即 15 岁左右
初中毕业后,超过 90%的学生会继续高中阶段的学习,此时他们就面临着学
术路径或职业路径的分流选择。在这一关键时刻,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
127
参与决策,通过综合评估和多方沟通,确保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
发展方向。
学术教育路径以普通高中为核心,注重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
接受语言、多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系统教育,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探
索理论科学,为进入大学或联邦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做好充分准备。
职业教育则占据主流地位,约 2/3 学生会选择这一路径。瑞士拥有相
对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分为高级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两个阶段。在高级中等职业学校里,学生主要采取“工学交替”模式进行
学习,即除在学校接受以课堂学习为基础的教育外,还需在接收学徒的企
业进行有偿实习。这种半工半读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因此企业
须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这种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将青
年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则为有经验的从业者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获
取更高的职业资格,从而进入技术管理岗位。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发布的
针对 2022 年度的职业教育调查结果,大约一半完成职业教育课程的人员在
毕业后的第一年内承担了更多公司责任。员工的学习通常会得到雇主的大
力支持,雇主不仅为其课程学习提供资助,还会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平衡好
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瑞士双轨制教育的特色还体现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缝衔接。中
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可通过继续教育进入高等职业教育,进而取得职业本科
或应用科学学士学位,避免陷入“职业教育死胡同”。这种灵活的晋升机制
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激励更多学生选择职业路径,同时确保职
128
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和学术发展机会。
快速响应 建立高效人才供需调节机制
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在市场适应性和社会公平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相连,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
了高效的人才供需调节机制。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确保课程内容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全方
位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实训组织过程。例如,在机械制
造专业,企业负责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资料,学校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
设计涵盖机械原理、数控编程和精密加工工艺等模块的课程,学生不仅能
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轮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还能掌握前沿技
术,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过渡。
瑞士政府通过构建稳固的校企合作桥梁,并实施相关激励政策,如税
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学校也主动对接企业
需求,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种
紧密的校企协作模式,让企业在技术升级和业务拓展时,能够迅速从职业
教育体系中招募高质量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同时,这种机制也确保了瑞士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葆有强劲竞争力。即
使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瑞士的劳动力市场也仍保持稳定,失业率长期维
持在较低水平,为国家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瑞士公平、包容的教育环境,为拥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充
分发展空间,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职业教育帮助动
手能力强的学生成为技术精英,学术教育则助力理论型学生在研究领域取
129
得突破。
瑞士社会对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坚持平等对待理念,为职业教育的高
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职业教育被视为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培养路径,
无论在舆论还是资源分配上都得到充分保障。瑞士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如
确保职业教育毕业生与学术教育毕业生享有同等就业机会,并为技能水平
高的职业从业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部分高级技工的薪资甚至超
过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瑞士社会展
现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消除
了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
瑞士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形成协同治理机制。行业协会
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技能鉴定和竞赛活动,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
源共享和合作,推动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协同进步。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
式不仅提升了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开发了社会人力资源潜力,也增强了
社会对教育体系的信任,为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凭借其科学合理的架构、显著的优势对全球职业
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当前,世界多个国家处于社会发展的提速
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教育系统应不断优化自身结
构,鼓励以人为本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成才路径,真正
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侯东海 郭春宁,单位系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郭春宁系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