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 年 3 月 4 日 06 版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旨在培养能够解决复杂技术
问题、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本科教育如何成为新
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不仅依赖于传统的书本知识传授,更在于其对接产
业发展的路径、突出实践导向的模式、强化跨界融合的方式、致力创新创
业的实践。
对接产业发展路径,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植新动能。职业本科教育紧
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其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当前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趋
势高度契合。这种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得职业本科教育能够培养出具
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产业升级和
技术变革的需求,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外事职业大
学通过积极探索产科教一体化、中高本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产学研
训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措施,从“被动接单”“自由生长”向主动谋划、定
向培育转变。同时,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一系列校内外实习实训
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这些针对性强的教育模式
有助于培养能够迅速适应新产业、新技术和新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从
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植新动能。
突出实践导向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新活力。职业本科教育需
要摆脱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
应用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说,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职业本科教育更加注
重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和实习,能够在实际操作中
83
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
在毕业后迅速融入职场,成为推动生产力转型的重要力量。山东外事职业
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
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前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华为集团、中信集
团网商科技、中电科等行业头部企业在学校建立多个产业学院,连续两年
获评“卓越华为 ICT 学院”以及“优秀华为 ICT 学院合作奖”。校企合作模
式不断创新,由原来单一的“2.5+0.5”“2+1”实习模式向订单式培养、工
学交替、双主体办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转变。
强化跨界融合方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新空间。职业本科教育作
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通过强化跨界融合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
发展打造全新的发展空间。与普通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不同,职业本科教
育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多元化知识和技能的人
才。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
共享和技术交流,有助于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的
升级和转型。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对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领域,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特别是所建立的元
宇宙研究院更是成功开发出“星元”元宇宙技术底座,并利用 AI 算法开发
基于普通摄像头的智能动捕面捕产品“元捕”,同时推出以区块链为底层、
支持多端登录及多硬件适配的元宇宙产品“兴元世界”。
致力创新创业实践,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拓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发
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环
84
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职业本科教育的创新
创业实践正是这一动力的源泉。近年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积极健全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每年组织创业通识教育培训 5000 人以上;强化创新创
业实践,构建学生线上创业培训、大赛指导、双创翻转课堂,加强创新创
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仅 2023 年就引进了 12 家孵化企业和 16 个创新创业
实践项目,被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认定为“培育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
就业服务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提升培训基地培育单位”等。
(作者:孙承武,系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