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双院”融合立标准 体系重构育匠才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5/04/07 09:42:49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 年 3 月 26 日 07 版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对于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水平,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有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具
有重要意义。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道路,全面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书与育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建构了“学
院+书院”融合育人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打通学院、书院组织与管理壁
垒,高效统筹“双院”育人资源,构建了目标一致、机制互通、责任明确、
任务清晰、评价科学、资源共享的融合育人体系,将学生社区“末梢”转
变为思想引领、发展指导、生活保障等工作“前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
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格局,有效助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共生化”融合,育人主体协同发力
学校建设了明德、正德、文德等 6 个书院平台,通过机制建构、制度
规范与管理创新等手段,进一步厘清并规范学院、书院育人赛道与主体权
责边界,学院利用“第一课堂”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书院利用“第二课堂”
“第三课堂”开展素质育人活动。将“双院”融合育人新模式创新与实践
纳入学校党委、行政中心重点工作,建立党政“双向三层位”融合育人机
制,完善“共生化”融合育人生态,形成“决策层渗透—执行层协同—操
作层互补”闭环体系,实现“双院”育人目标与理念一致、育人中心与重
点共商、育人资源与要素融通、育人评价与审核双线达标的良好格局。
推行干部互相兼任机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书院院长,搭建交叉
239
任职架构,减少沟通层级;实施联合决策,干部参与“双院”党政联席会
议,保障人才、资源决策协同,专业与书院育人空间共享率超 90%;建立责
任共担体系,兼任干部接受双重考核,挂钩学院、书院发展指标,促使教
师踊跃投身书院育人。
设立校级、院级会议联系机制。校级层面每季度召开战略协调会,职
能部门与“双院”每月召开业务对接会,遵循“议题搜集—方案论证—执
行反馈”流程,形成问题闭环管理,将跨部门协作响应时间缩短至 48 小时,
紧急事件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院级通过差异化议事规则,学院院务会
议聚焦专业建设与科研转化,书院院务会议着眼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互
派观察员,完善双向列席制度,削减重复工作,降低管理成本。
“体系化”开发,切实丰富育人元素
学校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研制并形成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书院人才
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四级”人才培养融合育人内容体系,落实学院以专业
课程为基本单位、书院以育人活动为基本单位的有组织精准育人工作,补
齐素质教育短板,构建“双院”“精准化”融合育人内容,使育人元素更加
丰富。在书院常态化开展“六导”工作,选聘 337 名教师担任书院学业、
思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创业以及生活导师,促进专
业课堂与书院课堂无缝衔接。
在书院“体系化”育人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围绕“真善美”,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三真三美三善”九
大课程体系;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刻意训练理论,每项活动筛选
或设计出 3 个以上育人内容,形成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育人任务层级,
240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逐年进阶。
“标准化”赋能,着重强化育人管理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实施成果导向教育,书院建立“书院育
人活动”认证体系,从思想引领、专业培养、实践创新等维度,共同研制
具有 4 个核心指标、48 个观测点的育人标准。同时,深化标准供给侧改革,
开发学院课程标准、书院育人活动标准以及学校育人工作标准。通过“标
准化”建设,赋能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企业
满意度超 98%。
“双院”协同融合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同频发展。学生获得职
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别奖项 31 项、市级奖项 188 项,获得“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国家级别奖项 7 项、市级奖项 59 项;1 名学生
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 名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学校涌现出市
级优秀共青团员、重庆市三好学生等 600 余人。教师获得国家级别奖励 53
项,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建成国家级别“双高”专业
群 1 个、骨干专业 4 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3 个,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人
才培养优质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在 2024 年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一站式”学生社
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评级中,学校被评为 A 类高校。

上一条:怀进鹏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发表视频致辞 下一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强化“融会贯通” 培养工匠人才

关闭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 电话:3315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