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构建“ 3+5+N ”育人模式 打造科教融汇发展新高地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5/04/07 09:39:36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25 年 03 月 10 日 14 版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强国战略要求,立足理工类院校
办学定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河南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紧
密对接“7+28+N”产业链群建设需要,以“河职创新港”建设为抓手,全
面构建科教融汇育人模式,打造科教融汇发展新高地,不断开辟职业教育
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河职创新港”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教改革“一
体两翼五重点”要求,秉承“资源入港、成果出港”发展理念,服务河南
省制造业的科教融汇平台,总建筑面积约 2.1 万平方米。“河职创新港”坚
持“国家所向、河南所需、河职所能”发展原则,遵循“科创引领、德厚
技高”特色发展模式,深入开展与“双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科研机构
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教合作。依托“一高地、三平台、三圈层和一体系”
的“1331”发展战略,重点围绕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创新创
业 4 个抓手,致力将创新港打造为科教融汇高地、产业引进嫁接平台、科
研院所引智平台和创新创业示范平台。目前,创新港已入驻 8 个省级以上
科研平台、3 个科研院所、6 个创新创业载体、2 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 20
余家专精特新企业。现有 100 余名专家教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在港开展
科研与教学工作,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协同
创新生态。
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人才培养
为融汇点,统筹融合推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先进制造业应用技术
210
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构建“3+5+N”的科教融汇育人
模式,并先后开展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南省高职
院校‘3+5+N’科教融汇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豫教〔2024〕
05937)、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
的高职院校科教融汇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4SJGLX0639)、
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产科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联
合培养模式改革”等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以研兴校 构建“3 3 ”主体科教融汇运行机制
学校以实体化运作的高水平科研院所为载体,立足河南省先进制造业、
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
设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全面整合教育、
职业和技术领域资源,推动河南省重点产业链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程对接。
通过打破办学资源限制,深化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已形
成一套具有示范效应的新型办学模式。
2024 年,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合
作研发、合作育人、合作共建、合作发展”为基本方式,双方在创新孵化
载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科研合作和共建智能制造及焊接产学研平
台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共识,构建合作研发的“新样板”、合作育人的“新
高地”、合作共建的“新空间”、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共同打造以“智能
焊接看河职”为特色的数控技术专业群品牌。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已正式入驻“河职创新港”,合作双
方在智能焊接技术研发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合作双方围绕智能化、自
211
动化和精准化方向,开展液压支架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中试、“智焊爬虫”
压力管道现场焊接全自动机器人开发、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双驱动
的焊接修复诊断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同时,合作双方注重智能焊接技术在
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与企业的合
作,推动智能焊接技术在行业中的落地应用,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以研促学 构建“5 5 ”维度科教融汇体系
学校坚持以“产”为引领,产业链布局教育链,形成对接重点产业的
专业集群。通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河南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紧密对接“7+28+N”产业链群建设需要,以调结构、强功能显著提升办学
能力。学校现有的 52 个专业紧密对接河南 5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5 个重点
产业链。专业建设实现了 3 个“7”,即 70%理工科专业、70%新兴战略专业、
70%学生面向全省重大战略产业就业,形成聚焦服务河南省装备制造、电子
信息和智慧服务三大产业领域的新格局,进一步明确学校理工类办学定位。
学校坚持以“学”为核心,将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实
践,推动课程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
专业化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教材,梳理岗位群、岗位核心能
力,构建“育训研创”项目池,创新“企业项目—项目池—课程模块—模
块化课程”的开发路径,创新性提出“层次+模块”的重构方式,构建“基
础共用、专业共享、拓展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教学内容
“产业化”、课程实施“生产化”和学生能力“复合化”的育人模式。学校
共计开发专业课程 200 余门,其中包括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门、省
级精品在线课程 36 门、省级线下一流核心课程 5 门;打造活页式、工作手
212
册式、云教材等新形态教材 120 余部,其中“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 9 部、省级规划教材 25 部。学校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先后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 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
团队 1 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 支,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
支,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1 支,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
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研”为基础,建立学生导师制,将导师科研项目作为学
生竞赛、创业孵化项目,组建学生“研创赛”一体化团队,开展“师导生
创、师创生学、师生共创、师生企协创”的创新创业实践,将科研过程转
化为育人过程。创建 43 个以专业课教师为负责人的创客工坊,由专业课教
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搭建科教融汇育人平台。作为理事长单位,学校牵
头成立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整合院校与院校、院校与
企业资源,搭建河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学校先后荣
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
位、首批河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
育实践基地等荣誉。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奖
项 200 多项、省赛奖项 205 项,实现了国赛获奖总数和金奖总数的双突破。
学校坚持以“创”为驱动,对接产业发展前沿,校所共建“训研创”
一体化实践实训平台。围绕河南省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新材料、新能
源汽车和先进装备产业,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国家级数控技术
实训基地,建设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训基地、中试基地等,服
务学生实训、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扩大知识与科
213
技创新的集聚辐射效应。
学校坚持以“推”为拓展,依托“河职创新港”科研平台,开展创新
实践与推广服务工作。围绕智能焊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组
织教师与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参与技术研发、工艺改进、产品中试和
推广服务,提升学生的技能随产业变化迁移能力。通过这一模式,推动产
业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
养服务,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研助产 构建面向“N N ”企业科教融汇服务路径
学校紧密围绕河南省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 28 个重点产业链中的 4 个
先进制造业集群,精准对接 15 个重点产业链涵盖的“N”个企业急需的关
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共建研发中心,实现了“企业有需求、
研发中心有服务”的协同发展。学校以“河职创新港”科研平台为核心,
与20余家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优势及与产业的精准对接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
人才培养服务,成功助力企业实现了“一转带三化”,即企业转型升级、数
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
下一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升
级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河职创新港”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
和完善科教融汇育人模式,为建设现代化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具有
区域影响力的科教融汇高地而不懈努力。

上一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科教融汇”出实招 “有组织科研”见成效 下一条:高中阶段职普融通如何实现

关闭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 电话:33153350